您的位置: 建设动态

六年“9+3”彝路民族情——四川省档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

六年“9+3”彝路民族情——四川省档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


    2019年12月30日,四川省教育厅在蓉召开“9+3”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。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,教育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张澜涛,省委统战部中华职教社主任李晓翔,省政府教育督导委专职副主任、教育厅总督学、省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傅明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董建明,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亚培出席大会,大会由傅明主持。各市州教育局、学校代表共计24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。

    总结大会现场

    会上,四川省档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;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徐宏,党委委员、办公室主任、招就办主任王三刚,学生科科员伟此则,“9+3”驻校管理干部邱华福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地区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个人。徐宏作为全省承担“9+3”任务唯一学校代表,以《用“爱”,送学生一双飞翔的翅膀》为题,分享了学校的做法和成效。

    学校表彰证书

    2014年,四川省档案学校被纳为彝区“9+3”项目学校。六年来,共招收彝区学生2148名,现有在校彝区学生1273名,占在校学生总数3469名的36.7%。彝区“9+3”学生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393名、占彝区学生的30.1%。为了把这项民生工程、德政工程做好做实,学校成立彝区“9+3”工作领导小组,六年来,精心谋划,尽职尽力。彝区学生在校快乐学习、生活,学校、老师、学生一起发展、成长,六年光阴不虚度。

    徐宏发言

     毕竟六年不虚度,因为这是四川省档案学校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扶贫,用真心爱心全身心开展“9+3”工作的探索时期。
    真情关爱,家访暖心。学校的家访足迹丈量着彝区“9+3”地区每一寸土地。2014以来,学校领导带领教职工200余人次,家访了凉山州全部10个彝区“9+3”县的600余名学生,发送慰问金12万多元;分别在喜德、布拖等9个县召开共有1300余人次参加的家长会。家访路途虽然艰辛曲折,但每年每次家访都是一次次暖心之举,使学校和学生家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关系,让学生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,激励着他们刻苦学习。家访更增强了老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促进老师们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心关爱。

    学校部分家访、家长会足迹

    授渔缘梦,助力成长。学校的扶贫助学项目解决了每一个彝区“9+3”学生后顾之忧。2015年,学校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“授渔计划”项目学校,先后承办“青年之声·授渔缘梦”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行动——走进四川活动、“授渔计划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行动”启动仪式、“授渔计划·平安成长”精准扶贫完美助学行动。截至目前,共有750名“9+3”学生获得“授渔计划”资助429万多元。雅安市慈善助学基金、“美丽青春·衣然有爱”“美丽青春·国税有爱”等多个爱心助学项目也落户学校,从根本上解决了“9+3”学生生活上的困难。

    以文化人,以德润心。学校的管理体系助力每一名彝区“9+3”学生成长成才。学校组织教职工赴藏区“9+3”学校学习经验,制定《彝区“9+3”学生管理文件汇编》。选配政治觉悟高、经验丰富的班主任,组织全校200余名教职工先后结对帮扶“9+3”学生600余名,资助10万余元。针对“9+3”学生调整教学方案,开展大量形式多样的兼顾民族风俗活动、公益活动,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才。
    毕竟六年不虚度,因为这是四川省档案学校实现快速发展、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、师资水平大幅提高的黄金时期。

   

徐宏受邀参加央视12频道热线12栏目录制

    这六年,学校通过彝区“9+3”工作的带动,各方面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,社会形象显著提升。一是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,学生数量、质量不断提高。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,学校生源供不应求。二是得到各级部门认可。学校主要负责人先后在雅安市校园长论坛、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、中俄“档案修复”国际会议等会议上交流发言。三是受到各级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。学校被省政府网站报道1次,中央电视台报道12次(直播1次),四川电视台报道4次,雅安电视台报道30余次。

    学校部分荣誉

    这六年,通过学校爱心帮扶、细心教育,彝区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,带动了学校学风教风的不断好转,促进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。学校被国家、省、市相关部门认定、评选、表彰,确定为“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”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”“全国第二批1+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”“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”“四川省文明校园”“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第一批建设学校”“2020年度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(特色)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单位名单”“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”“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”。

这六年,学校教职工为做好彝区“9+3”工作,不懈努力,砥砺奋进,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。彝区学生刻苦努力,也激励着教职工们不断提升自己。学校1名教师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,2名教师入选四川省名师工作室;校团委书记当选共青团四川省委委员,获雅安市最美劳动者等荣誉;11名团干获得中央、省、市“优秀团干”称号。6名教师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说课大赛、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视频制作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
   学校部分教师获得的荣誉和表彰

    毕竟六年不虚度,因为这是四川省档案学校彝区“9+3”学子实现梦想和价值,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时期。
    六年来,学校点燃了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子女的成才梦想,开启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门。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彝区学生的努力,有459名彝区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,15名发展为中共党员;825名递交入团申请书,689名发展为共青团员。2017年来,共有553名彝区学生考上大学,占参考学生613人的90.2%。2018年,全省首次实行“9+3”高职单招免费定向培养计划,学校9人上线;2019年,藏区、彝区共104个名额,彝区招收43人,学校11人上线。2018年,10名喜德籍学生被选拔到中央档案馆实习,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世炬的肯定;4名同学选拔到京西宾馆工作。同时,通过学校的努力,彝区学生登上了更高的平台展示自己,共有5位同学登上央视大舞台,在央视1频道和12频道的专题报道中,报道加多阿合的时长达32分钟,阿尔阿妹、地门妹妹的7分钟,阿尔此呷的2分钟,吉达木作的10分钟;黑来尔布、阿育古布、洛比尔莫、吉勒伍来、吉达木作5位同学分别受到四川科教频道4分钟的专题报道。2019年1月24日,学校26名同学还应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春晚录制,将大凉山的舞蹈带给了全国人民。大批彝区学生思想进步,知识、本领过硬,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学校10名彝区学子到中央档案馆实习

学校彝区学子受到央视12频道的专题报道

    会上,张澜涛指出,“9+3”免费教育计划的思路是“资助政策不变、招生学校不减、常规管理加强”,这为学校继续做好“9+3”工作坚定了信心。接下来的工作中,学校将用爱送学生们一双双飞翔的翅膀,不负光阴,帮助更多的“9+3”学子走出大山,通过知识改变他们及其家庭的命运,为脱贫攻坚、教育扶贫做出更大的贡献!

    徐宏接受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采访

    六年来,我们已有一支严管厚爱的管理队伍和一套科学有效的体制,坚持推进“9+3”教育工作。
    六年来,我们已有不断探索的勇气、不肯停下的脚步、不愿放下的情怀,坚持做好“9+3”教育工作。
    六年来,我们已把责任和爱融为一体,打通育人渠道,坚持完善“9+3”教育工作。
    六年,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“彝”路牵扶充满希望、共同起航的新起点!